由於一些個人家庭因素,我暫時離職,並且離開東京了。
這篇文章想來寫兩個我在日本工作的心得。

又一個台灣人工程師在東京的故事
由於一些個人家庭因素,我暫時離職,並且離開東京了。
這篇文章想來寫兩個我在日本工作的心得。
我製作了「日本永住等多久」網站,目的是讓申請日本永住權的人,能夠快速知道等待時間有多長,以及可能影響永住結果的變因有哪些。網路上有很多鄉野傳說說沒繳年金就無法申請、有交通違規就無法申請…等等,我很想知道這些到底是否為真。希望已經拿到永住的人們,能夠匿名提供您申請時的時間表與其他資料,讓資訊變得更透明,幫助到其他申請者!
.
.
去年在日本看牙醫之後,某顆牙齒變成了敏感性牙齒,這篇來聊聊當事牙的下一個故事…
如同第一集文章所說,日本醫生A將我原本不會痛的蛀牙挖開重補。重補完後,該牙有好一陣子都是一碰到冰就酸軟、只能用溫水刷牙的狀態(俗稱:敏感性牙齒)。漸漸地,或許是我使用抗敏感牙膏或其他神秘原因,我發現它開始慢慢不會酸了,於是就放心地吃喝。
閱讀全文〈日本看牙醫續集,又發現了另一個台日差異〉我正在幫敝公司 Houzz 於台灣徵才中。
Houzz 在世界多處有工程師團隊,我現在隸屬於 Houzz Japan,而我的 team 想在台灣找人,因此我寫下這篇文章,希望能夠幫我的 team 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。
我的 team 是 product team,現在正在尋覓 Frontend、Fullstack 工程師。產品的一大方向是協助 home owner(擁有房子的業主)找到最適合的 professionals(如建築師、設計師等),打造出業主心目中的家。前端的 tech stack 以 NodeJS、React、GraphQL 為主,後端使用的技術更多元(例);平時大量使用英文跨時區溝通;疫情過後幾乎都是遠端工作,上下班彈性;面試至少三關、會有程式題目;台灣的辦公室在台北市松山區、日本的辦公室在東京都港區,美國的總部在矽谷 Palo Alto。
除了我自己的 team 之外,其他有 Backend、Infrastructure、Platform、Data scientist、Machine learning、iOS 等職缺。(都是以在台灣找人為主。2021/7/4更新:日本暫無開缺。)
有興趣的人,歡迎加我的 LinkedIn,請在邀請或 DM 中先簡單介紹自己,並且描述一下對哪些職缺有興趣,我會轉發細節給您。
Head hunter、recruiter、人力仲介業者請不要來信,訊息我一概不會回覆。
謝謝收看!
在日台灣人應該都知道,萬萬稅的日本有個小確幸的故鄉納稅制度,簡單來說就是,自由捐款到各個縣市,可以抵住民稅並拿回大約價值 30% 的禮物。例如:捐款 10 萬日幣,相當於預先繳納了 10 萬的住民稅,並且可拿到價值 3 萬日幣左右的產品。隔年繳納住民稅時,就可以少繳 10 萬圓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在某些情況下,即便做了故鄉納稅也不能抵住民稅!
本文章要探討的,是最容易發生在外國人身上的「回國的該年度不要買故鄉納稅」的情況。
為何會如此建議,要從住民稅的認定開始。
閱讀全文〈日本故鄉納稅的陷阱:回國的該年不要買故鄉納稅!〉拖到現在才來寫 2020 的回顧文。2019 年底來到了東京工作,過了兩三個月就開始疫情和在家工作,也是一生難得的體驗了。但還是有好事與驚喜發生的。來回顧一下2020年我熱愛的事物:GARNET CROW、數碼寶貝、今敏、平澤進、四重奏(日劇)、QuizKnock。
去年某天,開始覺得右後方牙齒隱隱作痛,又正值疫情期間無法回台看牙醫,只好開始了兩個月的異國牙醫打怪之旅。以下列出一些想跟大家分享的點。
先說結論:推薦10月初入境日本、10月底上工!
拿到日本offer好開心!如果能夠自由選擇上工日的話,怎麼選比較好呢?
在此嘗試從稅務和年金的角度來分析:
首先,強烈建議抵達日本和開工是同個月份,比方說 10 月初入境、10月底上工,就是同個月份;10月底入境、11 月初上工,就是跨月份。這會影響到惡名昭彰的「國民年金」事宜。
以一般周休二日、領月薪的台灣上班族來說,特休換錢算法是月薪除以 30,
舉例,剩下 5 天特休,月薪 46200 元的上班族,如果不休假而把特休換錢的話,他能多得到 46200 ÷ 30 = 日薪 1540 元再乘以 5,一共 7700 元。
但是大部分的上班族是周休二日,每月工作大約 22 天,「體感日薪」為 46200 ÷ 22 = 2100 元。但五天的特休並非換成 2100 × 5 = 10500 元。
如果能夠連續請五天假,前後週末 combo 相當於 9 天連假,再加上其他週末,體感上近似於一個月將近 5 成的時間,不用上班卻仍有薪水。
閱讀全文〈為什麼把特休休掉比換錢划算〉看後台發現一些搜尋「SmartNews 面試」的流量進來,來寫一下我的經驗。
我是 2019 年透過 Adecco (現 Spring Professional) 這間獵人頭公司跟 SmartNews 接觸的,當時他們大舉來台徵才,辦了蠻有誠意的說明會,也是當紅獨角獸,裡面也蠻多台灣工程師的。
時程如下(皆為2019年、並透過 Adecco 聯絡)
3/5 與 Adecco 詢問 SmartNews 事宜
3/16 Codility 上機考
4/4 interview with HR (remote)
4/11 interview with 2 engineers (remote)
4/15 收到 reject 通知
故事中的台灣人設定:
健康無症狀,搭乘台籍航空,已持有台灣手機門號,有打算在簽證有效期間一年內再度回到日本者
Disclaimer:本文於2020/10撰寫,請隨時注意規定是否有更改。
說到在日本工作,常聽到有人說「好好喔~日本假日很多」,但實際來了之後才發現,這句話不一定正確!
我們以 2020 年的勞工為例,可以列出台灣和日本的國定假日如下:
台灣假日:15天(週末101天,總假日116天)
日本假日:16天(週末104天,總假日120天)
台灣跟日本比少 4 天,還不到樂勝的程度,那為何會有日本假很多的錯覺?
我之前在台灣工作時,曾有「在台灣獨自帶領印度外包軟體公司」的經驗,在做模擬面試時,才察覺這樣經驗似乎蠻少見,趕緊趁還沒忘光之前寫下來。
前因後果是,我的前公司在美國的 team 想要做一個全新的產品,是將現有的一個複雜網站,包裝成人人可用、簡單上手的新網站。所有後端的API、資料庫都已存在了,唯有網頁的呈現(UI、UX)需要拉新的皮。當時公司裡沒有前端 team 可以支援,於是就找了一間在印度的軟體外包公司來幫忙,期待達到「小精靈在晚上工作,等到睡醒後功能就做好了」的理想。
我在2020年八月中左右提供了前端工程師模擬面試,想以面試官的身分,做個簡單的心得分享。
我在東京的美商當全端工程師(寫網頁的),已經 Work From Home 半年了。由於東京防疫在台灣人眼裡是個悲劇,所以基本上不太出門,與人的互動少之又少。另一方面,Work From Home 少了通勤、不用花時間打扮,每天多了兩個小時,想要好好運用這些時間。再者,我也想要知道我的自身經驗,可以給別人多少幫助。某天突然想到,我在台灣前公司還蠻常擔任面試官的,說不定可以提供模擬面試的練習。
閱讀全文〈FE Mock Interview (前端工程師模擬面試官) 心得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