咻咻在東京
Published on

日本看牙醫續集,又發現了另一個台日差異

Authors
  • avatar
    Name
    咻咻
    Twitter

去年在日本看牙醫之後,某顆牙齒變成了敏感性牙齒,這篇來聊聊當事牙的下一個故事…

1

如同第一集文章所說,日本醫生 A 將我原本不會痛的蛀牙挖開重補。重補完後,該牙有好一陣子都是一碰到冰就酸軟、只能用溫水刷牙的狀態(俗稱:敏感性牙齒)。漸漸地,或許是我使用抗敏感牙膏或其他神秘原因,我發現它開始慢慢不會酸了,於是就放心地吃喝。

就在幾個月後的某晚,突然之間,就算什麼事情都不做,當事牙開始有著跟心臟節拍一起跳痛的感覺;躺在床上時尤其明顯;喝熱水時也感覺怪怪的,這些都是台灣醫生叮嚀我「牙齒可能有問題」的警訊,根管經驗豐富的我,當下覺得,完了,這是久違的抽神經的前兆。

由於疫情無法回台,抱著噴錢的心理準備,即便全瓷冠牙冠要價五萬日圓起,也只能硬著頭皮在日本作根管了。這次我決定換一家診所,查了 Google 地圖,選了一間走路就能到,評價很高,官網寫著「有女性醫生」的診所 B。

初診跟其他牙醫類似,問診、照全口 X 光、照相看咬合(台灣好像不太會照相)。沒有指定醫師的我,是女性醫師來看診。
醫生看了看,說了類似以下的話:

你說你這顆牙會痛,但是從 X 光看來,它沒有新蛀,神經看起來也沒有問題。
不過你的咬合有點太密集了,上下排牙齒只有虎牙會接觸到的話是最理想的,
但你是整排牙齒都合在一起,有可能是因為這樣,加上睡覺時磨牙,造成上下排牙齒一直碰撞,導致你的主訴症狀。
有兩種解法,一是把虎牙給弄高,上下排牙齒就不會那麼頻繁接觸,但是這樣作很麻煩。
二是作個咬合板,睡覺時候戴著保護,降低磨牙造成的傷害。

這簡直是出乎我意料,我 30 幾年人生中,看過將近 10 個牙醫,似乎只被說過一次咬合有問題,我甚至想不起來是哪位醫生說的。
而且有可能不用根管治療和作牙套,作咬合版也有健保給付!於是我就決定做咬合板了。

印模之後過了一週複診,歯科衛生士非常仔細地教我咬合板的配戴、清潔方式(千萬別泡熱水),再隔週複診檢查配戴狀況。

在配戴之後,我牙齒的跳痛狀況漸漸地消失,連吃冰敏感症狀也減少了,省下根管治療的時間和金錢,我又對日本牙醫燃起信心!

在我第三次複診時,醫生先是超音波洗牙之後,跟我說了以下的話:

你的另外兩顆牙齒,都有用到水銀去補呢。是不是很久之前補的呢?在別的國家或許還會用水銀,但在日本,現在是絕對不可能用水銀補牙的喔!
從 X 光片來看,這顆牙裡面有點陰影,有可能裡面有蛀掉喔!要不要考慮拆開重作呢?

出現了!這種積極治療的建議(參照第一集文章),還帶著日本醫界的驕傲!

由於她說的這幾顆牙齒都不會痛,這樣的狀態也好幾年了,我就先跟醫生說,我再考慮考慮。

本次診療費如下(自費 30%的狀況):
初診、X 光、照相、印模:4,030 JPY
咬合板:5,810 JPY
衛教、洗牙:1,290 JPY

文章標題說的差異在哪呢?

等到我走出診間時,我才有餘裕發現到一個台日差異:我完全不知道這位女性醫生的名字!
診所裡沒有名片,牆上掛著的證照也都是男性院長的。(或是我沒注意到)

我在台灣看牙醫時,完全不會意識到牙醫的性別,只會在意醫生與診所的評價及態度。
在日本,為何性別會在官網中被特別標示出來,而在診所現場,為何又沒有任何女性醫生的資訊呢?

平均而言,跟台灣相比,女性在日本社會的地位是稍低的,在這次看診過程中,我又發現了一個驗證的例子。那位女性醫師是相當優秀的,為何不在官網秀出她的名字呢?在感嘆之餘,我也很欣慰,台灣的牙醫沒有這樣的問題!

.

.